关于龙口市
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

龙口东江北山村,有着这样的传说… …

村碑不仅起到引路的作用,看一看村碑的内容,还可知此村的历史沿革、姓氏来历、户数多寡、历代兴衰以及风土人情。村碑,也是一个村的名片,村碑的大小规模、风格、豪华如否,反映了此村人的风貌与自信度。

    这是龙口市东江街道北山村的村碑。坐落于村西市级公里旁。于公元2021年8月,拆除旧村碑重新建成。碑身由花岗岩磨光制成。其高1.36米 、宽 2.1米 、厚 0.45米 。碑座高1.1米,宽 2.3米,厚 0.6米 。

    腰线双层磨光花岗岩吊沿,碑身前面雕刻隶书“北山村” 三个大字,每字下面刻有相应的汉语拼音。村碑大气,不失朴素;庄重,不失时代感。反映了北山人脚踏实地,奋发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碑身背面刻有碑文。据碑文记载,北山村是由王姓于明万历年间从云南迁于此地,当初王姓老祖极具眼光,选此风水宝地作为村址。

    本村北靠九顶凤凰山,南邻归城古址,坐落于莱子古国都城的后城,村前鸦雀河上游支河流绕村流过,南望四公里处,是闻名遐迩的莱山。

    小时候就听过传说:当初本村村名为“宝山”,后不知何时何因改为“北山”。本地为上成风水宝地,九顶凤凰山的最南面的两座最高的山塂的周围村落,将会出斗米之官,这一地气,被南方人识破,南方人为了破坏地气,就在九顶凤凰山最高亦即靠近北山村的那两座山塂上建了庙、庵,据说当时殿宇森严,亭台层叠,楼阁高耸,香火旺盛。抗日战争年间,庙宇全被拆毁。庙宇确是历史的存在。至于,是否南方人为破坏地气所建,就无从查考了。不过这一传说,也为北山村的历史,增添了一定的厚重感和神秘感。

     小时候我们称村北的那两座山塂为“北庙”和“北塂”,北庙的山顶上,耸立着二十米高的木制三角架,据说是“飞机航行”的地面标志。当时我们每年都会数次登上山顶,极目四周,归城十八村,莱山以北,北庙之南的那片平原盆地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景小”的豪迈。

    那时山坡、沟壑长满了仙草、杂树,山上植被繁茂,风吹草树,发出阵阵涛声。半山腰绕山挖有一米多深的沟壑,那是战争年代挖的战壕。不见了烽火硝烟,远去了号角枪声。但听着阵阵的松涛,看看眼前弹痕累累的战壕,穿越于茂密的荆棘草树中,不禁产生肃然的心境。

    北庙、北塂地质石层为碳酸钙,是建筑材料水泥、生石灰、石子的重要原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一十年代初,三十年间周围村对两山,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致北庙几乎被消失了,北塂也被掠走了百分之七八十。留下的是坑、湾相连,沟、壑纵横,创伤满目,萧条凄惨的景象。好在市政府于几年前,下发禁令,严禁开采,并投巨资填坑垫湾,平沟整壑,植草栽树,最大程度地挽救两山的地质生态,地缘地貌。

    北山村受地理、地形之限制,无地上水源,没有一座水库,上世纪七十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于村东一华里处深挖大口井,并建起三级扬水站,将水扬到了北塂,解决了村里农田水浇问题。改革开放后,村民弃农经商,弃农采石,外出打工,荒芜了土地,水利设施亦被废弃破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转型,村民又捡起了荒芜的土地,为方便村民种地 ,村里投大量资金,于今年秋后硬化田间主干道六百多米。同一时间,于村西,打机井一处,并铺设地下管道至田间地头。村里的干部群众看着眼前的景像,激动地说:明年种地有水啦,拉庄家再也不用越沟坎趟泥泞担心翻车了。

    务实求真,自谋幸福,是北山村的历史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就于村东打机井,为村民安装上了自来水,领先于别村十几年。由于村东地势低,地下水源不足,天旱时,地处高的人家就吃不上水,水质也不好。为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2017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于村北村西打机井两眼,安装上了压力罐,自此村民彻底摆脱了吃水难的困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的背景下,近年来,村里不断投入财力物力,整治村容村貌,村民出行情况、休闲条件在不断改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

    村碑这一历史符号,它将承载着村中的人文风情,发展变革镌刻于农村的历史碑文。文/王克翔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龙口网 » 龙口东江北山村,有着这样的传说… …

龙口网

联系我们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