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初,烟台市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大会报告中,市委书记张江汀多次提及烟台企业“走出去”的概念。根据报告,烟台企业“走出去”并不单指对外的跨国投资,民营企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也在鼓励的范畴之内。
作为烟台企业走出去的代表,龙口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起便启动“西进”战略,在甘肃投资建设种植基地,至今已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过程。带着“走出去,烟台企业会收获什么”这个问题,记者对威龙公司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线:甘肃葡萄酒节,烟企唱主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继前两届节会分别在兰州和嘉峪关举办之后,8月18日,在甘肃颇受重视的第三届“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移师《凉州词》背景所在的武威市。
不过令人稍感惊讶的是,在这个甘肃当地举办的葡萄酒节上,烟台企业威龙公司成为了主角之一:不仅开幕仪式地点选在了威龙在武威投建的沙漠绿洲酒堡,而且公司董事长王珍海还作为参展企业的唯一代表登台发言。在把自己的经营区域从山东烟台扩展至甘肃威武将近十年之后,威龙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显露无疑。
据了解,在2003年兰洽会期间,威龙公司与武威市签订了投资兴建10万亩葡萄园及10万吨葡萄酒(威龙酒堡)项目的协议。次年,威龙在甘肃的分公司正式成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威龙甘肃沙漠绿洲有机葡萄庄园已成规模,其中正式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面积达2万亩,而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酒堡也开始投入使用。
威龙的到来也改变了当地的产业格局。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被业界公认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机葡萄酒的理想产地。但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当地葡萄种植长时间内未能形成产业化。
而这一现象近年来已大有改观,根据武威市政府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市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23.1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8.6万吨。在此次节会开幕式上,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也在致辞中表示,威龙、莫 高等知名葡萄酒酿造企业的到来,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
除了在种植生产领域之外,威龙在当地消费领域内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在日前公布的“甘肃最受欢迎的十大葡萄酒品牌”调查排行榜上,威龙也跻身其中。
探析:走出的十年,做强的十年
2003年,威龙决意“西进”时,公司在国内葡萄酒业内尚有些名不见经传。而“西进”近十年后的2013年,根据武威市政府公布的《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威龙有机葡萄酒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其葡萄酒综合市场占有率也跃升至全国第三……
对于这样的前后对比,公司董事长王珍海认为,“西进甘肃,开发威武种植基地是企业做强的重要原因。
威龙所处的葡萄酒行业的特殊性,促使着其下定了”走出去“的决心。在葡萄酒业界,好酒”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一直被奉为箴言。”纵观国内外葡萄酒大企业,在发展战略中无一不重视扩展种植基地。威龙要想做大做强,走出去发展自己特色的种植基地,也是必由之路。“王珍海说。
作为主打有机品牌的葡萄酒企业,威龙在当初选择种植基地时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北纬37°被誉为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维度,当年王珍海和一名澳大利亚专家带队,几乎踏遍了国内这一纬度,最终选定了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
”武威市属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干旱对于大多数作物种植来说是一个限制因素,但对于葡萄来说,却反而是一个优势。“知名葡萄酒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介绍说。”葡萄本身是一种抗旱节水作物,可以在多样化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并且西北干旱的气候条件可以限制和减少湿润地区常见的真菌感染,客观上对于有机葡萄种植来说是一个优势。“
进入武威之后,威龙在管理模式中也进行了创新探索。据威龙武威种植基地负责人丁惟杰介绍,威龙目前实行的是自有基地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土地、苗木、水电、生态肥、种植技术培训等所有生产费用都由公司投入,公司根据符合有机标准的葡萄质量和数量,向种植管理人员支付相应薪酬,而非传统订单模式下的简单计量收购。
”这种模式在保护农户收益稳定的同时,也可实现公司与农户最紧密的结合——以工厂化、标准化操作要求,确保种植出品质上好的有机葡萄,从而保障有机葡萄酒的品质。“王珍海说。
前景:多赢模式下,发展可期
8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威龙公司武威种植基地三区时,45岁的种植工人蔡国文刚刚忙完苗木管理工作,回到自己的居住区小憩。
老蔡原是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大甘沟村二组的农民,此前单纯以种地为生的他,一年的总收入尚不到千元。来到威龙之后,他和妻子成为了20多亩葡萄地的管理员,由于工作出色,去年一家的纯收入达到近三万元。不仅如此,他们一家还从”摇摇欲坠“的平顶土坯房中搬了出来,住进由威龙公司修建的”山东风格“的双坡房。蔡国文的经历也在其熟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段时间,总是有人问我,种植基地还招不招人。“他说。
威龙的”走出去“,不仅为自己的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惠及多方,成为一个多赢模式。来到种植基地的武威农民成为模式的直接受益者,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有近千户农民在种植基地工作,而他们每户的年均收入,也从不到3000元跃升至30000多元,远超当地平均水平。
在多赢模式下,受益的还有武威市政府。据了解,威龙公司的进驻不仅带动了当地葡萄酒产业的整体发展。此外,由于威龙公司的种植基地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葡萄种植土地来源于沙地治理,同时在种植中引进滴灌节水技术,这对当地较为脆弱的生态起到了改善作用。数万亩荒漠变绿洲,此举不仅相当于为当地政府节约了环境治理成本,建在沙漠边缘的葡萄庄园也为武威提供了一张绿色名片。
多赢带来的效果也增强了武威市继续合作的信心。近年来,武威市根据《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做出了把以葡萄酒为主的”液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首位产业的决定。在其中,威龙也被当做一个龙头企业来扶持。
”当前,我们正致力建设50万亩优质生产原料基地,壮大威龙、莫高、紫轩等龙头企业,把武威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基地。“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
背景资料:武威:河西走廊葡萄酒重镇
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种子之后,就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武威葡萄美酒成为历朝贡品。据《武威简史》记载,汉朝时期,凉州葡萄及葡萄美酒已名扬天下。《魏文帝凉州诏》称赞”凉州葡萄味长汁多——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成为称颂凉州葡萄酒的千古佳句。
武威葡萄种植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30-3030小时,日照率为59-69%,无霜期为160-180天,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达1800-2600毫米,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利于葡萄果浆糖分积累。近年来,当地葡萄种植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吸引了不少国内葡萄酒大企业的目光。
最新评论
厉害呀
最不靠谱,时间不准时
16路车没有上来
这几个人还有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