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口市
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

【龙口新闻】龙口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8日在龙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龙口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龙口市市长韩世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五七”总体工作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为统领,深入实施重大战略,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奋发作为,攻坚克难,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巩固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经济增长步伐稳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6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2亿元,增长15%;全年累计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8.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2亿元和446亿元,新增贷款71.6亿元;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综合实力第一县”和“‘两个同步’先进县”两项殊荣。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层次达到新水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62.1:34.4。新型工业化明显加速。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500亿元和270亿元,分别增长15%和9%;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23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1%;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总数达到180家;1.6万吨挤压机生产线、龙泵ECU等一批体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的项目加快实施;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5亿元;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760人;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2家,院士工作站和省重点实验室各1家;新认定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6件,驰、著名商标总量保持全省县市区首位;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铝精深加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山东省铝及铝制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国家级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顺利通过复核。商贸流通、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物流、金融保险、社区服务、养老等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兴起。预计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88.9亿元,增长11.8%;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56万吨,集装箱41万标箱,分别增长10.3%和3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2亿元,增长18.3%。现代农业得到巩固提升。市财政全年支持“三农”资金达到16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产品无公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渔业修复、农机装备和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24亿元,增长18%。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得到新提升。各类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加强,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解困工作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镇级财政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创新成效明显。新增上市公司1家,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全年上市融资达到69.5亿元;3家公司上市材料“报会”,1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获证监会批复;新增商业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外经外贸逆势回升。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29.8亿美元,增长11.3%;到账外资1.16亿美元,增长22.6%;境外投资7000多万美元,增长8.3%;园区实力不断增强,龙口经济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二位;我市与美国拉法叶市缔结了友好姐妹城市。
(四)生态环境更趋优化,发展空间实现新拓展。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实施了六大绿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争取设立了山东王屋湖国家湿地公园,黄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湿地保护规划;黄水河等2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泳汶河中段治理等工程如期完工;王屋水库、北邢家水库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称号;我市跻身“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行列;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全市节能技改投资达到15亿元;完成3处热电厂脱硫调试,关停部分热电厂老旧机组;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综合整治土地6.3万亩,增加耕地近3000亩。
(五)城乡建设一体加强,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各类规划逐步完善,城市组团加速融合,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3%。新区建设不断提速。商住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广电中心、明德学校等工程加快实施;新区府西四路建成通车,北一东路等3条道路动工兴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中村改造取得新进展;城市管理、社区管理和城乡大环境整治全面加强,新建、维护并更新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8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1万多户、城市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取得授牌命名。村镇建设达到新水平。诸由观镇跻身全省“建设示范行动镇”行列;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效果良好,惠及5.7万户、15.6万农村群众;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体化供水网络已通达392个村;累计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24个,涉及36个村庄。城乡重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龙口港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完工,1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在建工程加快实施,6项拟建工程展开前期工作;保税物流中心取得省政府批复,正争取海关总署批准;疏港高速完成总工程量的91%,省道215线、石黄路等9条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按期完工;龙烟铁路龙口段前期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群众生活有了新改善。市财政全年民生投入达到44.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1%。市政府年初承诺的惠民利群实事均如期兑现。对16个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修缮、改造,圆满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对4处城区市场实施改造提升。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创业带动就业富有成效,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各类保险保障范围持续扩大。争取纳入了国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人数达到32.5万人;再次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标准,人均月增221元;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1万人和6.1万人;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个人年度最高报销限额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由8类扩大到20类,群众就医费用明显下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5元和每人每年266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共向全市5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津贴1873万元;经常性救助和突发性困难救助及时有效;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我市连续四届荣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齐鲁医院南山分院一期工程投入运营,2处镇级卫生院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学前教育稳步优化,义务教育全面规范,高中教育得到巩固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已撤并中小学62所,新建校舍完成105幢;“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有序展开,校车试运行情况良好;新建镇级中心幼儿园4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城乡文化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四德”建设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孝德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涌现出以新时期“二十四孝贤”为代表的一批模范人物。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8‰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99.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平安龙口”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市群众满意度在烟台市测评中列第四位,比上年提升五个位次。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保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各项权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答复率达100%,满意率和办结率也比上年有较大提高。重新修订了《龙口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了《政府资金投资工程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文件,深化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创新,政府效能建设有了新提升。妇女、儿童、青年事业健康发展,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饱含了奋斗的艰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率先领先、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升级、放大优势的发展路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培育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追求,更加注重做好富民惠民、便民利民、为民安民的各项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全面筑牢发展根基;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原则,以统筹的方法抓发展,以系统的思维抓工作,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协调性。这些先进理念,是我们一年来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秉持这些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再创辉煌!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锐意进取、团结奋斗,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外需持续低迷,内需拉动不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受经济形势影响,个别指标没有完成年初计划;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工业重化程度仍然较高,服务业发展提升仍不够快,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仍然艰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现,生态环境建设有待加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城乡建设管理、民生改善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社会管理创新与群众的期盼和上级要求还有距离;政府系统少数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素质能力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安排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一三五七”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实力龙口”、“幸福龙口”、“生态龙口”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以港兴市、服务业跨越、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做好项目建设、改革开放、金融发展、现代农业、文化事业、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为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干事创业,努力把龙口建设得更加富强,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1:61.1:35.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到账外资增长9%;引进国内资金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下,合法生育率达到99%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4.7%;森林覆盖率达到55.5%;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产业先进、质效优良、实力雄厚的工业强市
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调大、调强、调优为方向,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加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壮大产业规模。突出抓好铝箔、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高端高质高效项目,全力推进电机制造装备、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一批过亿元的技改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年内,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以上;力争高端铝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590亿元和520亿元。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启动山东中关村南山航空产业园建设,抓好铝合金中厚板、大飞机部件锻造、航空学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商务机维修、组装业务,打造集航空教育培训、公务机运营维修、大飞机部件加工、航空平台展示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亿元。
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优惠政策、优质资源向“四·二○”工程企业集中,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合作,实现提档升级,争取短期内崛起一批体现龙口整体实力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骨干企业。有效防控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0家,过10亿元的33家,过50亿元的2家,过百亿元的3家。
(二)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奋力打造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魅力港城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扎实做好龙烟铁路龙口段征迁清表、火车站及汽车站周边规划等工作,启动港城大道西延工程,完成北一东路、府北二路东段、府西三路北段续建及南山大道、黄草线、马草线等县乡公路大修改建工程,确保疏港高速全线完工。抓好疏港高速和府西四路绿化、林苑扩容改造及绛水河改造。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
提高城市组团建设层次。新区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加快实施国税办税中心、工商联综合体等项目,抓好广电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设施和商住、商贸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推进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和零散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开发区和东莱、新嘉、东江街道旧村改造和社区建设步伐,增强各个城市组团的经济承载、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层次。
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镇级加大驻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投入,大力推进产业立镇、商贸活镇、特色兴镇、富民强镇,引导城市组团以外的村庄、人口逐步向镇驻地集中,增强镇驻地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人口吸纳能力,确保群众转得出、留得下、住得好。支持开发区、东江街道壮大实力,积极争创“全国百强镇”;推动诸由观镇用足用活全省百强示范镇相关政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北马镇、石良镇等重点镇发挥好节点拉动作用,加速人口和各类要素集聚;引导其他镇街立足实际,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镇域板块。
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在稳步推进迁村并点的同时,本着集中集约建设、高标准配套的原则,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新建项目,确保16个社区项目完工,并认真做好群众回迁、旧村土地复垦等工作。支持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企业和群众实现互利双赢。
(三)纵深推动改革开放,奋力打造充满生机、富有效率、争先创先的活力之城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各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市场化为方向,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市属企业解困和改革步伐。按照上级部署,适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抓好林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土地流转。抓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医疗卫生改革工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突出抓好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和园区招商,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跟踪落实好游艇制造等一批过亿美元的项目。对出境招商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招商活动,发挥招商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力度,实现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支持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年到账外资1.26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新兴市场贸易份额分别达到80%和20%以上;引进国内资金70亿元。
推动园区发展进位升级。制定鼓励政策,引导镇街向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等各类园区引进项目,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为动力,调整优化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的区域规划布局,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引进,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开发区要以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临港新区为定位,重点培育海洋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项目,巩固提升龙头地位;高新区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定位,全面加大高端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加快打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基地;度假区要以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为定位,加快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步伐,黄水河湿地公园实现整体开放;抓好诸由观中日产业园建设,以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蓝色产业发展壮大。
(四)强化生态建设,奋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良性循环的美丽龙口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制定《生态龙口发展规划》。推进海滨生态保护带建设,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稳步实施河口湿地、沿海滩涂、潮间带保护性开发,打造“沿海绿色屏障”。抓好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建设,加强王屋水库水源地上游、黄水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对石良、七甲等镇域生态实行更严格的管理。抓好黄水河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建设及生态修复,推进开发区北部海岸线修筑保护,提高科学开发利用海洋水平。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发展低碳、低耗、低排、高效的循环经济为重点,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加快推进油页岩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管理,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
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抓好重点行业及区域性、流域性、结构性污染治理,强化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狠抓节能减排,加快实施各类节能技改项目,完成电厂机组改造及关停任务,强化临港区域环境整治,抓好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工程建设,启动一批污水处理工程;加强中小河流保护,完成重点河流综合治理任务。保持土地管理高压态势,强化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严肃处理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力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五)丰富创新驱动内涵,奋力打造政策引领、人才汇聚、品牌集聚的科技示范市
全面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切实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等引导资金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落实科技创新补助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力度,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外来人才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和资金扶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全年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8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20人;争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不断完善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进多层次、复合型的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各类科技、人才网络服务平台。精心筹备第四届市政府科技顾问团换届工作,聘请组建以院士为领军人物的高层次市政府科技顾问团,打造高端人才智囊库。年内,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烟台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以上,省级名牌2个;力争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级“国家队”。
更加重视联合创新。积极承接中科院科技成果,吸引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龙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学研联合体。鼓励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创建研发机构,就地吸纳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重点推进北京南山航空材料研究院、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建设,抓好中际电工上海营销与研发技术服务中心运营。年内,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2次,创建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5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六)拓展港口经济空间,奋力打造海陆统筹、腹地广阔、动力强劲的蓝色经济先行区
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完成龙口港15万吨级通用泊位、10万吨级航道拓宽、北大荒粮食仓储罐及船舶燃料库区等工程,确保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远洋石油成品油罐区投入使用,推进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加快实施屺山母岛港区4个15万吨级通用泊位建设工程。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
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切实增强港口对临港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培植壮大海洋工程装备、临港加工、临港化工、临港电力能源四大临港工业集群,积极构筑海上、陆路、保税、分销四大物流体系,强力推进香驰大豆深加工、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等投资过亿元的建设项目,力促高端混凝土泵车制造、海上油气装备制造等重点在谈项目早日落地。积极推进屺山母岛临港产业园及煤炭储配物流中心等专业园区建设,争取“龙口现代海洋服务业特色产业园”列入省重点支持的特色园区。年内,确保港口及临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
(七)加快突破现代服务业,奋力打造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物联通达的区域商业中心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增加就业、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完善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全力构建拉动周边、辐射半岛地区的集物流、商贸、旅游、养生于一体的服务业中心城市。年内,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2亿元,增长14.9%。
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紧密对接“蓬长龙”旅游板块,主动融入“青烟威”半岛旅游板块,强化联合营销,合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围绕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两大特色,以南山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大力开发高尔夫、马术、游艇等高端旅游产品。精心筹办南山国际长寿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深入挖掘旅游城市文化品牌内涵。
增强消费活力。推进胶东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河东农贸市场等市场改造提升,全力抓好五洲国际商贸城、龙口汽车广场、数码科技大厦等商贸项目建设。引导重点商贸企业在城市社区和镇村构筑连锁经营网络,满足城乡消费需求。顺应上级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继续搞好“放心粮油工程”和“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8亿元以上。
(八)激发“三农”工作活力,奋力打造基础坚实、绿色安全、集约高效的农业现代化强市
全面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做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扎实做好绿化造林和渔业资源修复工作。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步伐,继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全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20个以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争取6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认证;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8万亩。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创新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份额。突出抓好威龙、张裕两大项目建设。年内,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680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63家;食品加工及存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0亿元。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加快域内河流治理步伐,继续推进病险塘坝除险加固,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九)优化配置投融资要素,奋力打造资本活跃、项目集聚、银企共荣的投资兴业之城
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扩内需的主要载体,强化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建设和投达产工作,争取早日达产达效。精心筹备烟台科学发展观摩等市内外观摩活动,充分激发各级上新创新的积极性。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上级重点项目计划的“大盘子”。坚持重点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持续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加大有效投入和民生投入。高度重视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切实提高项目的贡献率和产业关联度。
强化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支撑。通过信贷投放、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私募、创投等多种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着力培育更多上市后备企业,支持企业规范上市。年内,力争3家企业实现上市,1家上市企业实现再融资。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拓展领域、增加投放,不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全年新增贷款80亿元以上。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扶持重点企业拓展市场、有序竞争,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和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份额。
持续加强财源建设。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在增收上,不断增强公共财政对促发展、惠民生的引导和支撑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切实强化预算刚性。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市财政投资工程和公用事业项目的财政审计监督,确保质量优良、投资高效。进一步理顺完善镇级财政体制,激发镇街区抓好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十)关注群众民生福祉,奋力打造生活富足、文明和谐、人民满意的幸福龙口
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引导企业二次创业、市民竞相创业、机关服务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各类劳动者多渠道充分就业。年内,全市完成创业培训2000人次以上,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万户,私营企业达到4700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拓展创业增收、就业增收、投资增收、帮扶增收等渠道,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收入,保证困难家庭大学生全部就业,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繁荣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
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社会保障。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投保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投保额突破1.5亿元。按照上级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认真做好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住院报销最高限额提高到16万元,提高住院补偿比例,启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养老金、五保供养标准,力争各项普惠性民生补助标准走在烟台市和全省前列。加快社会福利中心筹建步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用心办好为民服务实事,确保全年民生投入达到50.5亿元以上。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持续深化“四德”建设,大力弘扬“诚信、崇商、友善、进取”的龙口精神,深入开展“孝德在龙口”、“乡村文明行动”等活动;适时启动市民文化中心建设,着力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深化拓展“幸福龙口欢乐行”活动,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完成27所学校室外配套工程,确保明德学校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镇街区中心幼儿园全部开工建设;毫不松懈地抓好校车运行,适时购置新车。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抓好新人民医院、齐鲁医院南山分院二期及2处镇卫生院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推动群众体育、气象服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残疾人、工会、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规范提升年”活动,健全打防控一体化治安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外来人员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规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力度,争创全国法治城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投入,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更加安全;提升国防动员及应急处置能力,注重发挥好驻军和民兵预备役的作用,努力做好防震、防汛、防火、抗旱等灾害应对处置工作。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提升思想境界,加强能力建设。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承率先领先发展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确立高目标、谋划新思路、推动大发展,促进各个领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运用发展规律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抢抓发展机遇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努力在转调发展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二)坚持提速增效,全面提升执行力。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要求,厉行节俭,力戒形式主义,大力转变政风、会风、文风。加大执行力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在市政府领导中大力倡导抓大事、攻难事、走出去、沉下去的务实作风,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外出招商、深入企业和农村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在机关中大力弘扬敢抓敢管、立说立行的实干精神、高效作风。完善工作决策机制、工作推进落实机制,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卡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目标,积极推行定期督查和行政问责制,确保快决策、快落实,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执行力全面提高。
(三)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政务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完善执法监管制度,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代表议题的办理质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以政务服务中心启用为契机,打造服务新平台,促进政务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
(四)牢记为民宗旨,保持清廉本色。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使政府的每项工作都贴近群众需求、符合群众愿望、代表群众利益。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包村联户、帮贫扶困等活动,扎扎实实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廉政教育与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作为,开拓进取,争先创优,为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生态龙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龙口网 » 【龙口新闻】龙口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龙口网

联系我们APP下载